尊龙凯时: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看房地产市场多项数据再探新低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4-05-09 07:40:01

  没有出乎大家太多的意外,2023年,房地产行业在深度调整下,多项数据再探新低。但这数据同样也显示,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比较好的基础,加上2023年四季度以来多方位调控政策的出台,让市场对“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期盼更加深入。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

  11.09万亿元的开发投资,是2018年以来的新低,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跌幅更是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尊龙凯时: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看房地产市场多项数据再探新低(图1)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指出,虽然2023年政策仍维持宽松局面,且热点城市重磅政策落地,但市场预期降低,房企投资相对谨慎,新开工仍维持较大降幅,拿地规模降低,带动了投资增速持续走弱。后续房地产投资信心的回升,依赖于市场端的改善。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近期一些银行发布的2024年重点支持房企名单中的企业,应该在2024年拉动投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地要充分理解开发投资面临的难处,同时主动提供资金支持,做好融资和营销工作,积极稳投资,真正促进部分优秀房企投资工作率先发力。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看,同比仍在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标已经连续28个月处于同比下降态势。房屋竣工面积方面,虽然维持增长态势,但涨幅已连续三个月收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9884万平方米,下降7.7%。房屋新开工面积95376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286万平方米,下降20.9%。房屋竣工面积99831万平方米,增长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433万平方米,增长17.2%。

  在严跃进表示,对于新开工而言,受过去拿地数据、房企资金状况等因素影响,出现较大调整。2024年建议主动降低预售标准,在新开工方面降低各类审核条件,尤其是在类似“四证”的发放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此外,2024年要积极做好保交楼工作,尤其是各类专项资金要加快效率投放。类似“专项资金+银团贷款”的工作要深入细致富有成效,真正助力保交楼工作的开展。

  资金方面,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7459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国内贷款15595亿元,下降9.9%;利用外资47亿元,下降39.1%;自筹资金41989亿元,下降19.1%;定金及预收款43202亿元,下降11.9%;个人按揭贷款21489亿元,下降9.1%。

  王小嫱表示,2023年整体融资环境宽松,房企融资成本降低,在金融政策的带动下房地产到位资金跌幅较2022年有所收窄。展望2024,年初两部门联合发文建立合理融资机制,对出险房企给与展期、新增贷款、调整还款安排等金融支持,2024年资金面有改善空间,但由于销售端的上升动力仍较弱,房企投资信心难以大幅度恢复,预计到位资金累计降幅收窄至5%-8%。

  商品房销售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

  其中,商品房销售金额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新低,彼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1.76万亿元。而商品房销售面积更是达到了11年来的低点,与2012年的11.13万亿平方米基本持平。

尊龙凯时: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看房地产市场多项数据再探新低(图2)

  严跃进认为,如果单纯看绝对量,购房需求还比较充足。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是客观事实,但不能简单认为市场需求不足。在做好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同时,要好好挖掘2024年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中的市场需求。各地也要给出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支持政策,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

尊龙凯时: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看房地产市场多项数据再探新低(图3)

  尽管全年成交规模不足预期,但年末受开发企业业绩冲刺,营销活动以及在售优质楼盘较多等因素影响,带动了市场成交规模上升。

尊龙凯时: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看房地产市场多项数据再探新低(图4)

  此外,在库存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72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33119万平方米,增长22.2%。

  房地产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年房地产市场否能保持平稳,也是市场比较关心的问题。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根据监测的情况,房地产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市场是处在调整转型的过程中。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都在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从目前的情况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二是房地产竣工面积增加较快。“保交楼”工作在稳步推进,效果持续显现。

  对于房地产市场今后的趋势,康义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比较好的基础,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城镇化数量和质量提升还会有很大的空间。2023年城镇化率是66.16%,和发达经济体80%左右的水平相比,还有10几个点的提升空间,中国的城镇化仍然处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近五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93个百分点,每年都会有超过一千万的农村居民进入城镇,新市民的规模比较大,也会带来大量新增住房的需求。存量上尽管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不小,但有很多房子功能和结构都不尽合理,不少人民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比较迫切,这也会形成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推动力,包括现在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改善性住房需求非常明显,表现在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的成交量已经超过新房成交量。

  二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潜力巨大。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正在积极构建当中,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其中,正在推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这些工程都在快速推进。随着这些工程有力有序推进,将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在住房、居住这些方面急难愁盼的问题,同时也会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解读2023年12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3年11月份CPI和PPI数据

  深化“一区一策”精准施策,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职住平衡。

  各地要抓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地方实施意见及配套办法,加快完善“1+N+X”的政策体系。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4年1月份CPI和PPI数据

  1月16日,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经最终核实,2022年,GDP现价总量为120472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83亿元。

  “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4项指标提前实现

  深化“一区一策”精准施策,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职住平衡。

  建立三项制度,对于统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抓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地方实施意见及配套办法,加快完善“1+N+X”的政策体系。

  湖北省高品质住宅建设要全面落实“绿色、智慧、舒适、愉悦”的宜居湖北发展理念和建设标准。

  长沙市已于1月31日确定第一批支持名单,首批上报的融资“白名单”共78个项目,融资规模达208.38亿元。

  除个别县(市、区)暂无新交付项目外,山西省“房证同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和常态化。

  有消息称,招商蛇口在年初对公司组织架构做了新的调整,将旗下7个区域公司合并为5个。

  财政部:202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近5.8万亿元,同比下降13.2%

  在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5910亿元,同比增长2%;房产税3994亿元,同比增长11.2%。

  上海浦东消防发布消息,2024年2月1日1时38分,三林路430弄一处三层建筑发生局部坍塌,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精准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尽早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

  中国银行多地积极主动对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切实解决房企融资困难,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积极对接协调机制推送主办行项目,共覆盖河南、四川、广西等10个省份,融资金额57亿元。

  截至2月13日,交行已获取、对接清单项目1442个房产,并已对其中部分项目实现贷款投放。

  截至2月9日,光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源保障,建立绿色通道,已获批名单内项目20个,授信金额107.5亿元,贷款余额50.14亿元。

  兴业银行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助力“三大工程”项目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自1月底收到首批名单以来,建设银行已对接项目2,000多个,已审批项目近百个,已审批待投放金额200多亿元。

  浦发银行积极对接当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取得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建立授信绿色通道,加快推进房地产项目风险评估和信用审批,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已累计对接协调机制项目2700余个,自1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专题会议以来,新审批项目超过10个,审批贷款近50亿元。

  因联营公司亏损导致投资收益减少、其他收益减少、财务费用增加等也是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因素。

  员工持股计划浮亏发帖求退本金,东方雨虹称“会兜底”,实控人李卫国再被质疑

  深处舆论风波中的东方雨虹在10月26日发布了三季度业绩报告,令投资者看到了企业不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