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app老上海的吃店,五花八门,西菜,中菜,点心店等应有尽有,中菜有酒菜业商业同业公会,其会员全市有六百余家,又分十五帮(还有细分甲乙丙丁等级),分别为:1广帮,2京杭帮,3苏帮,4宁帮,5扬州帮,6川闽帮,7徽州帮,8帮,9菜饭帮,10膳帮,11素菜帮,12沪西帮,13沪南帮,14本帮,15其他帮。在此就不详细展开了。
一条南京路就包揽了以上所有菜系。不过选择再多,南京路上总有一个地方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梅龙镇酒家。虽然它藏在弄内,给人一种收敛锋芒,只求在闹中取静的感觉。不过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名闻遐迩的餐厅最早却是开设在威海路上,且与京剧有缘。
1938年3月,身为京剧票友的俞达夫,因慕京剧《游龙戏凤》中正德皇帝微服私访,夜宿梅龙镇,在梅龙镇酒坊巧遇自幼生长在梅龙镇以卖酒为生的李凤姐的故事,便在静安别墅威海路入口旁的一间旧式石库门房子里开设了一家专卖淮扬点心的小店,名字就叫梅龙镇。
但因店小地段又比较偏僻,光顾者不多。店家苦心经营三年仍生意清淡,俞氏只能将酒店转让。此时正是上海孤岛时期,笼罩,在沪的左翼戏剧、电影界人士需要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便由上海影剧界著名演员吴湄出面牵头,由文艺界进步人士、戏剧活动家李伯龙出面,并在多位进步人士资助下,把这家门可罗雀的小店盘了下来,交由吴湄经营,让吴湄出任梅龙镇酒家首任经理,于1940年元月开业。
但没过多久,因为房东索还房屋,梅龙镇酒家便于1942年冬迁至南京西路1081弄重华新村22号。
在南京西路重新开业的梅龙镇酒家规模比从前更大,同时,还有多名演艺界进步人士入股。店堂内外龙凤雕饰,装潢得金碧辉煌,是吴湄特地请当时一位舞台美术专家设计的,这样的装修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特色,也符合梅龙镇酒家之名源于京剧《游龙戏凤》的涵义,在洋楼林立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上显得别具一格,格外引人注目。店招是吴湄请当时有名的进步书画家白蕉题写的,白蕉还书写了一幅蕴含人生哲理的中堂挂于酒店内:“天下无难事,也无易事;人生有苦事,方有乐事。”濒临倒闭的梅龙镇酒家就此起死为生,并改为经营川扬菜的酒店,一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不过,从南京西路上是看不见店招的,要进入弄堂内部才能看见,真是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名言。
藏身于南京西路弄堂里的梅龙镇酒家开业后成为地下党和文艺界进步人士隐蔽聚会、展开抗日救亡活动的据点和文艺沙龙。周扬、夏衍、吴纫之、田汉、于伶、洪深、赵朴初等常在此秘密商谈工作。八年抗战胜利后,重庆回来的进步文化人和“孤岛”时期留在上海的进步文化人士,在梅龙镇“会师”,举办了庆祝胜利的酒会。
当时的进步人士都喜欢在此聚会,进步刊物《生活知识》周刊,也是由吴湄以梅龙镇酒家名义提供资助,使刊物得到正常出版、发行,扩大了宣传的影响。因此,梅龙镇酒家被誉为当时上海滩进步人士的“红色沙龙”。
既然都说到吴湄了,那就再扩充一些。吴湄是上海剧艺社的元老,参演的话剧有《女子公寓》,《家》等;上海孤岛时期成立的青鸟剧团,她是其中的中坚,在新光大戏院上演的话剧《雷雨》中饰演鲁妈。
另外,吴湄不止是梅龙镇酒家的女经理人,她还办有托儿所,是一家药厂和橘子水厂的董事股东,还有大家熟悉的美心酒家,迁至陕西南路后,吴湄和律师俞恩亮曾是美心的第二任老板,可惜经营了不长时间。老上海酒菜馆业有几位有名的女老板,除了吴湄,另外还有锦江的董小姐,九如(岳阳楼的前身)的郁小姐,上海酒楼的朱小姐等。此外,梅龙镇,锦江,新雅每月有一次固定联谊会,现在看来,那时的上海滩餐饮界,女性就撑起了半边天。
说起这栋建筑,也许有部分人知道他是虞洽卿的住宅,不过更正确的应该说,它曾是虞洽卿师父奚润如的公馆。他曾是上海滩第一颜料大王。
奚家是当时沪上的豪门望族,曾拥有产业无数,现江苏路市三女中所在的地块据说在“中西女塾”购入前就是属于奚家的。因奚润如后代中有一位名曰“奚光华、号萼衔”者曾居住在南京西路(旧称静安寺路)的这幢红房子内,故而此处包括一旁的“重华新邨及公寓”在过去也曾被称为“萼园”。
到20世纪30年代,奚家生意中落,便把它转让给了曾在奚润如手下当学徒,后来成为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虞洽卿。
这幢豪宅原来四周都是大花园,30年代后期,上海地产业如日中天,虞洽卿以其商人的精明抓住时机,看到此处为钻石地段,地价不菲,便从自己住宅花园中划出大部分面积,在前半部建造了86幢3层新式里弄住宅,定名为“重华新村”;后半部分沿马路部分造了10余幢底层为店面,楼上为住家的小型公寓房,全部用于出售或出租。
1947年6月,张爱玲告别了常德公寓和胡兰成,与姑姑迁居重华新村沿马路的公寓2楼。住在这里时张爱玲摆脱了离婚的阴影,先后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由文华影片公司排成电影上映,好评如潮;与此同时,她还编辑出版了《传奇》增订本,并将《不了情》剧本改写成《多少恨》在《大家》杂志上发表。这一年,张爱玲27岁。张爱玲后来的小说《色·戒》,其故事大多发生在重华新村附近的南京西路上。
当然,梅龙镇酒家之所以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更是因为其菜品。据称,长居上海的四川人巴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每周都让家人到梅龙镇酒家买回锅肉夹饼回家食用。荣毅仁和陈香梅在上海时,也曾在梅龙镇酒家用餐。更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酒家还接待过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品尝后,对酒店的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